沈阳机械设备网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机械设备厂家

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【资讯】

2023年03月17日 沈阳机械设备网

在中国制造业变革发展的新形势下,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,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多优秀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,显得尤为重要。这是不久前召开的2018中德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大会上,各位专家和企业家的普遍共识。

发展智能制造,关键是数据链

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强调,智能制造是一项系统工程,各行各业需要更多自主的系统解决方案。智能制造发展具有复杂性、系统性,涵盖设计、生产、物流、销售、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,涉及执行设备层、控制层、管理层、企业层、云服务层、络层等企业系统架构,需要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,实现横向集成、纵向集成。目前,单个系统解决方案商很难满足各个细分行业的智能制造发展需要,强化信息技术企业与制造企业的协同合作,需要开发功能全面的数据链,才能有效提升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的自主提供能力。

北京大学教授、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认为,发展智能制造的本质,是提供数字化智能化产品,创建新的服务和模式,赢得更好的价值与竞争力。只有不断地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物质产品和服务,强化自身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,企业才有可能在变革中保持领先优势。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是数据链,现有的数据基础必须全方位精准优化。最近几年,以高档数控机床为基础的复杂制造车间,正在走向数字车间、智能车间、无人车间,大量成功与失败的案例都在说明,拥有高质量的数据链极其重要。

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认为,推动智能制造的基础是数据链,数据链的获得依靠物联,物联的关键是传感器。各类信息需要通过传感器传导出来,然后再进行智能化管理,因此,传感器就像人的眼睛、皮肤,是智能制造的听觉系统、视觉系统和感觉系统。推动智能制造,关键是要发展传感器技术,全面建立物联,并将传感器技术和物联应用全面嵌入制造行业,就是智能制造的目标。

发展智能制造,重点是工业互联

阿里云战略拓展部副总经理吴金海认为,工业互联的快速体系化将成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首选。他认为,应针对消费品工业和新零售,大力发展工业互联,建平台、建生态,便应用、保安全,突出工业互联在新制造、新金融、新技术、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。建立“云平台+生态”的跨行业领域工业互联平台,在供给侧整合云服务商、应用服务商、数据服务商、系统集成商等,推进由工业云、工业智能、工业大数据、工业APP、工业安全等组成的工业互联平台,为中小企业提供“工业电脑”服务,可大力促进消费品工业的转型升级。

江苏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启亮认为,传统制造业软件体系难以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,而工业互联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洞察力,打造持续竞争优势,开启新的商业模式,重新定义服务。徐工信息一直致力于信息平台建设,让徐工信息的工业互联平台走在了行业前列。设备零部件到了更换期,徐工信息可以提前提醒客户更换。如果客户欠款,多次催款不还,则可用数据锁死相应设备,甚至可以监督售出设备的运行乃至项目建设、经济运行情况。

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麒认为,利用好工业信息,可有利于企业大幅降低能源消耗,提高生产效率,有效提升安全系数。他介绍,宝钢与百度云合作,借助智能物联,对传统钢包进行智能化改造,实现对运转温度、压力的动态采集,同时辅以热成像视觉监测技术,形成钢包状态信息“黑匣子”,实现对钢包实时运行状态的智能感知;还能将钢包状态信息传送到大数据平台,利用百度云平台强大的运算能力和人工智能技术,对数据进行全方位分析、诊断、预测,进而实现对精细化生产、设备安全、节能降耗和供应链优化的决策支持。

华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好东认为,面向高端装备行业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,要突出以智能服务来强化装备智能制造水平、体现向服务型的生产企业转型的战略意图,华钛智能利用工业互联,围绕民用航空、民用航天、轨道交通、海洋工程、国防军工等开展高端装备创新工程,开发以产品大数据为基础的装备健康管理技术,帮助企业预测和管理装备的健康退化、剩余可用时间、精度的缺失及各类因素对安全和成本的影响,实现与装备的使用、维修维护、供应链、安全监管、应急处置等过程的高度融合。

电子工业出版社总兼华信研究院院长刘九如认为,提供优秀智能制造解决方案,工业软件的集成与发展是重点。从企业系统架构来看,国内目前能够打通整个架构体系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还比较少。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主要依托于软硬件产品及系统,实现制造要素和资源的相互识别、实时交互、信息集成;从硬件层面来看,基于成本大幅降低的现实需要,硬件中通用性强的部分将日趋模块化、标准化发展;从软件层面来看,工业软件存在于智能制造的每个角落,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要进一步倚重软件部分的集成与发展。

城市周刊官网

国际援助杂志

语文课内外